王邦神:當涂縣人,2011年返鄉創業,養殖水蛭、螃蟹,逐年擴大規模,還建了網絡銷售平臺,帶動鄉親們共同致富。
“我自己富裕后也要帶動鄉親們一起致富,這也是我當初辭職創業的初心,我不會忘記的。 ”今年30歲的王邦神是當涂縣塘南鎮人,五年前他辭去馬鞍山市一家企業的管理職務,回到家鄉開始搞水產養殖。2017年,他通過養殖螃蟹和水蛭,年獲利超過800萬元。
2月7日,記者來到位于當涂縣石橋鎮的創源水產合作社,合作社的創辦人是出生于1988年的王邦神,他正在為網上訂購螃蟹的市民打包裝螃蟹。 “寒冬臘月也能讓大家吃到鮮活的螃蟹,這里面的技術含量可不低,當然價格也很高。 ”王邦神說,他真正起家的第一桶金卻不是養殖螃蟹,而是水蛭。
王邦神原本有份不錯的工作,2011年他大學畢業后進入一家上市公司工作,經過一番打拼,因業績突出,他當上了公司采購部經理,年收入10萬元左右。 “為什么我要回來創業,因為從小我在農村長大,看到很多年齡大的農民雖然也很辛苦,但就是貧窮,我希望找到一個致富的項目介紹給他們,讓他們也能富起來。 ”王邦神說,一個偶然的機會,他認識一個藥商,聽他說水蛭的藥用價值較高,價格也很高,但是人工養殖的量少,商機應該不錯。于是他就決心回家來試試,如果確實可以發展,他再帶動大家一起養殖。
他在家鄉養了10畝水蛭,投資10萬元,但是由于不懂得水蛭害怕高溫,沒有采取降溫措施,導致水蛭大面積死亡,虧損五六萬元。王邦神沒有氣餒,2012年他還是繼續試驗養殖,吸取上年的教訓,取得成功,當年就賺了好幾萬元,到了2013年他就擴大到70畝,2017年發展到700多畝。
王邦神說,他和江蘇中醫院等單位簽訂協議,他們常年從這里收購水蛭干品。 “水蛭的干品價格非常高,市場價達到每公斤1000元,利潤達400元,每畝產的水蛭利潤能達到12000元左右。 ”因為自己有渠道,他就發展周邊農民一起養殖,他來收購農戶手中的鮮活水蛭,每公斤收購價格要比市場價格高1至2元,這幾年已經有120多戶農戶加入養水蛭的隊伍,當地水蛭養殖面積超過4000畝。 2017年,王邦神靠賣水蛭就賺了近800萬元。
除了養殖水蛭,2016年以后王邦神利用當地一些不適宜發展水蛭養殖的河塘養殖螃蟹,他通過網絡建立銷售平臺,在淘寶、京東等平臺上開設自己的專賣店,承諾死一只螃蟹賠一只螃蟹,正是他對消費者的尊重使他的螃蟹銷售非常好,去年一年賣掉螃蟹80萬斤,利潤近百萬元。 “我也在當地發展了30多戶農民共同養殖螃蟹,他們只要養殖就有錢賺,銷售的事全是我負責。 ”
王邦神說,雖然現在取得了一些成績,但是離自己的夢想還很遠。 2018年他要試驗工廠化養殖水蛭和螃蟹,增加技術含量,擴大產量。 “銷售要開始尋找區域代理商,把自己的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,帶動更多的鄉親共同致富。 ”